8月28日消息 前中国女足国脚高红近日在接受《足球》报专访时,分享了带领深圳女足夺得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女足冠军的心得,并强调“控制型足球”是她一贯的执教哲学。
在深圳女足的训练安排上,高红采用了以赛促练的方式。“队伍组建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历城二中女足主帅姚波,带领全队前往济南,与这支校园足球冠军队伍共同训练和比赛,从中汲取经验。”她还安排球队参加“青外杯”全国女足邀请赛,借此检验队伍的真实水平。“我希望通过实战观察球队的原始状态,明确与强队之间的差距。”
高红还组织球队赴恒大足校进行了为期三周的集训。“恒大足校给予了我们极其真诚和全面的支持。在进攻中如何利用场地宽度掌握主动权,在防守中如何实现整体协同,这些都是我们通过高强度反复训练所要强化的战术意识。”
结束外地拉练后,球队返回深圳,并获得了龙岗区体校、深圳青年人足球俱乐部等提供的天然草场地支援。高红感动地表示:“从教育局协调队员,到学校保障经费,再到社会机构无偿提供资源,这座冠军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也反映出深圳优良的校园足球氛围。”
在高红看来,深圳深厚的校园足球底蕴是球队夺冠的重要基础。“我们这里有‘班超’‘校超’‘街超’等各级赛事;龙岗、宝安等区的女足梯队建设非常成熟;体校学生初中毕业后可进入华南师大附中等名校继续‘学业足球两不误’,形成了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她一一列举道。
不论执教什么类型、什么级别的队伍,高红始终推行“控制型足球”理念。“掌控比赛、掌握球权、限制对手,这是我从未改变的风格。尤其在青少年阶段,必须重视控球,这样才能打出配合、展现球员的技术、意识和智慧。”
“国内常有人认为校园足球球员水平有限,打不了控制足球,这是一种误区。理念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没有青少年阶段的积淀,成年后就难以适应更高层次的战术体系。”
“把战术概念阐释清晰,让球员理解如何执行,他们的进步会非常显著。”高红认为,当队员对足球形成统一并与国际接轨的认知时,技术提升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无论执教国家队还是校园队,我的理念始终一致——既要踢得精彩,也要踢得聪明。”她坚信“美丽足球”与“胜利足球”并不矛盾,并不论在何种队伍都秉持这一原则。
高红将足球视为“智力的比拼而不仅是身体的对抗”,在此次省中运会备战过程中,她着力扭转队员习惯的“简单化踢法”。“她们原先对足球的理解比较单一,倾向于直接打法。改变这一观念是一项重大挑战。”
她在训练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不断推动队员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区。“有些队员注意力不集中,我会通过团队会议、个别交流提醒她们:‘安逸就意味着停滞’。”她承认转型过程异常艰难,“部分队员曾产生抵触情绪,觉得太辛苦,但随着核心队员的坚持,整个团队逐渐跟上节奏。”
“组队初期,没人敢想象夺冠,大家觉得能顺利完成比赛就已不易。”高红清楚,临时组建的队伍最需要的是凝聚力和目标意识,因此她特别重视为球队确立“身份认同”。“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也是国际大都市,我们的足球风格就应体现出进取和自信,与城市精神一脉相承。”她激励队员以主人翁意识投入备战,甚至让队员回家采访父母:“问问你们的父母,他们当年为什么来深圳?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怎么会有今天的生活?”
这种深入精神层面的引导,使队员逐渐认识到“这支队伍不仅是为了比赛,更是要展现生命的顽强与成长。”
自2012年投身青训以来,高红已在这一领域耕耘近14年。在被问及是什么支撑她一路前行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热爱。“我对足球运动、对教练职业始终怀有热爱。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面对青训中常见的“成绩与长远发展”的矛盾,高红指出,这正体现了中外青训理念的差异,关键在于“是否具备长远眼光”。“欧洲足球有百年积淀,他们的青训目标明确——培养能经得起职业联赛检验的球员,因此更能耐得住寂寞。我们也应立足职业队和国家队的需求制定培养计划,而非仅看重短期成绩。”
[[HTML_4da1a46ec20cf93ee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